健康知识
健康知识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健康知识 >> 健康知识 >> 正文

不要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剧烈运动

发布时间:2019-05-14 作者:

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,但是怎么解决有很多方法,大多数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都选择去锻炼,甚至是疯狂的锻炼。但研究表明“在运动强度和幸福感的问题上并非‘多多益善’”,散散步比跑步这样中高强度的运动更有助提振情绪,“对不爱运动的人来说,并不需要多么高强度的运动就能帮你提振情绪,你从轻度或适度锻炼中就能获益”。

适量运动能缓解压力

      适量运动确实能舒缓心情、减轻压力,有人因为不开心而刻意地选择非常激烈的运动项目,认为出一身大汗,压力和不良情绪就会全部释放出来。其实也不然,有时候,这往往会造成身体疲劳,加上原来紧张的神经,压力不但排解不了,情绪反而会更坏。

     专家认为,运动能缓解压力,让人保持良性的、平和的心态。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,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,能愉悦神经。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,被称作“快乐因子”。腓肽效应以把压力和不愉快都带走。但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,健身锻炼效果与情绪状态关系密切。凡是带着愉快的心境去锻炼,能有效地激活机体内的免疫力。而带着不良情绪去锻炼,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功能,免疫细胞的成熟和抗体的产生受到阻碍,而免疫机制受到抑制时,就容易得病。

        健身也要讲究目的      

      健身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健康的体魄,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其中之一。许多人是把健身活动当成“吃药”来强迫自己执行的,这样会使运动变得枯燥乏味,难以坚持。专家建议,要改变“身随心违”的被动状态,选择喜欢的项目,健身与娱乐相结合,是不错的选择。实在不喜欢运动,可以和朋友们一起进行,互相鼓励,使运动丰富多彩。有氧运动每天应保证半小时。最好不要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或是对抗性的运动,可以结伴,每天定点参加一些缓和的、运动量小的运动,如跳绳、跳操、游泳、散步、打乒乓球等,重在娱乐性和通过运动使心情平静、情绪稳定。切忌带不良情绪运动和运动时间过长,否则会产生反效果

 锻炼要讲究心理卫生

      运动医学专家告诫我们,在体育锻炼中讲究心理卫生,首先要注意有明确的锻炼目的。在运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运动情绪,要有积极参加运动的自觉性,避免那种“身随而心违”的被动状态。其次在体育锻炼中要注意力集中,排除杂念。将思想集中在如何呼吸,如何掌握正确运动技术等方面上来。

  讲究心理卫生,还要注意尽力使体育锻炼轻松。可以在运动前听听音乐,也可以找情投意合的亲人和朋友一起参加体育锻炼,在运动中相互鼓励,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。讲究心理卫生,还要注意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,注意多参加些“轻体育”。如爬山、划船、钓鱼、野游、跳舞、滑冰等运动,尽力使运动与娱乐相结合。讲究心理卫生,也还需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,不断地调节心理。其实,心理调节并不神秘,人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、心境和意志。如果我们在跑步前,在屋里镜子前照一照,整理一下头发、衣领,看看自己的面容,让精神振奋起来,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。

 

上一条:如何进行一场安全的体育运动 下一条:运动中如何正确饮水